近日,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《鄭州市城市更新實施辦法 (試行) 》(以下簡稱《辦法》)。大河報·豫視頻記者了解到,6月13日下午,鄭州市召開城市更新業務培訓會,鄭州市區縣(市)工作專班,及鄉鎮辦、街道辦、市更新工作專班等相關負責人參會,相關負責人、城市更新領域的專家就該《辦法》的具體實施細則進行解讀釋疑。
【什么是城市更新?我省多地已開始布局行動】
《辦法》提到,為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關于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戰略部署,以“當好國家隊、提升國際化、**現代化河南建設”為總目標,加快“四高地、一樞紐、一重地、一中心”和鄭州都市圈建設,充分發揮城市更新在節約集約利用土地、保障城市發展空間、完善城市公共服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,持續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和品質,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文件精神,結合鄭州市實際,制定了該《辦法》。
說起城市更新,大家可能對其概念較為模糊。《辦法》明確,城市更新是指通過整治提升、改建完善和拆除重建等方式,開展城市空間形態與功能的持續完善和優化調整,達到城市空間重塑、城市功能完善、人居環境改善、城市文化復興、生態環境修復、經濟結構優化、安全隱患消除的目標。
2021年3月,“實施城市更新行動”首次列入政府工作報告、十四五規劃。同年11月,住建部公布**批城市更新試點名單,共涉及北京、唐山、沈陽等21個一二三四線城市(區)。截至2021年12月15日,15個試點城市(區)已發布專門的“城市更新管理辦法/方案”。除試點城市之外,2020年以來至少有16個城市(不完全統計)也發布了“城市更新管理辦法/方案”。從城投的角度來說,城市更新為城投提供了業務轉型的新方向。
在河南省內,三門峽、開封、許昌等地均將城市更新行動納入了年度城市建設工作重點。6月8日,三門峽市城市建設**小組辦公室印發了《三門峽市城市更新提質三年行動工作方案》(以下簡稱《工作方案》),聚焦聚力高質量推進城市更新提質。今年,許昌市謀劃實施城市更新項目174個,概算總投資1643.96億元,年度計劃投資450.74億元。
【哪些城市建設項目適用城市更新?】
那么,哪些城市建設項目可以納入到城市更新項目中呢?《辦法》提到,城市更新項目具體包括以下幾類項目。
(一)以危舊房屋、老舊小區、城中村等為更新對象,提升居住品質的項目;
(二)以老舊的廠房、倉儲、市場、樓宇、產業園區等低效或者閑置用地、建(構)筑物為更新對象,盤活低效資源的項目;
(三)以老舊街區、歷史文化街區、標志性建(構)筑物等為更新對象,提升城市風貌的項目;
(四)以市政基礎設施、公共服務設施、城市交通體系、智慧城市建設等為更新對象,提升城市功能的項目;
(五)以綠色空間、濱河空間、生態廊道等為更新對象,提升生態環境品質的項目;
(六)以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、防災抗災減災能力等為更新目標,提升城市韌性的項目;
(七)經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城市更新項目。
【要求:注重提升城市特色風貌,杜絕“貪大、媚洋、求怪”等建筑亂象】
根據《辦法》,實施提升居住品質的項目時,應尊重居民意愿,通過完善配套設施、消除安全隱患、提升管理水平,為居民打造安全、舒適的居住環境。
比如,在危舊住房更新中,要依據房屋安全鑒定結果,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和城市設計的要求,在充分征詢居民意愿的前提下,采取成片改造、加固維修、原址翻建和征收拆除等方式進行更新。
在老舊小區更新中,以居民自愿為前提,以改善民生為核心,以優化城市公共基礎設施、居住環境為目標,探索多渠道融資、社會化參與的新路徑,著力解決老舊小區基礎設施缺失、設施設備陳舊、功能配套不全、日常管理服務缺失、環境臟亂差等問題,重點關注加裝電梯、老舊建筑安全隱患治理、完善充電樁等配套設施、適老化改造、建筑節能改造、老舊管網改造等,科學編制改造規劃和方案,系統化推進老舊小區改造。研究建立老舊小區后期管理長效機制。
在城中村更新中,以完善功能、疏解人口、改善環境為重點,關注優化空間結構、轉換集體建設用地性質、系統改造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,統籌推進強弱電下地,完善文化場館、學校、醫院、農貿市場等配套設施。原城中村改造項目經各開發區管委會、各區縣(市)人民政府研究、市級組織評審,并報請市政府批準后,可列入城市更新項目。
實施盤活低效資源類城市更新項目時,以老舊廠區、老舊市場等為重點,以盤活利用“閑置土地、城鎮低效用地”為主攻方向,充分激發存量資源潛能。
在老舊廠區更新中,在嚴格落實工業遺產保護和利用的基礎上,統籌產業結構升級、提升產業鏈、培優產業集群等因素,明確更新片區產業定位、落地條件、規模布局、性質用途、時序安排、保障措施等內容,通過引入**產業、轉換建設用地用途、轉變空間功能等方式,打造發展新興產業、文化旅游等業態的空間或場所,鼓勵綠色化改造,促進產業優化升級,增強城市活力。
在老舊市場更新中,在尊重原有業態的前提下,根據區域及城市發展需要,通過業態導入與升級、環境提升等方式,實現低效資源的盤活與利用。
此外,《辦法》還明確實施城市風貌提升類更新項目時,應注重城市文脈傳承和城市肌理延續,保留鄭州特有的地域環境、文化特色、建筑風格等“基因”,妥善處理好保留城市記憶和彰顯城市風范之間的關系,堅持以文化促產業、創品牌,推動文化與新興產業緊密融合。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街、旅游休閑街區等魅力街區,彰顯傳統街巷文化魅力。注重提升城市特色風貌,落實“適用、經濟、綠色、美觀”的建筑方針,杜絕“貪大、媚洋、求怪”等建筑亂象。
【城市更新項目的資金從哪來:市、區縣財政提供資金支持,引導社會資本參與】
5月20日,2023中國城市更新論壇在鄭州召開。會上透露,今年,鄭州市計劃實現城市更新項目入庫60個、新開工20個,力爭年度完成投資額1000億元,持續完善“1+2+N”政策體系,爭創全國城市更新試點城市。
投資的資金從哪來?《辦法》明確,鄭州市財政部門、各開發區管委會、各區縣(市)人民政府安排資金對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類城市更新項目予以支持,引導社會資本參與。
同時,鼓勵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券、企業債券等方式,籌集改造資金。支持社會資本開展類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、ABS等企業資產證券化業務。
鼓勵積極利用國家政策性金融機構對城市更新的支持政策籌集資金,引導商業金融機構開展多樣化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,滿足城市更新融資需求,依據經批準的項目實施方案提供項目融資。
組建鄭州市城市更新發展基金,按照“政府指導、企業發起、市場運作”的原則,由市財政部門牽頭,鄭州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具體負責設立和運作,聚焦鄭州市城區的各類城市更新項目進行市場化運作。
更新區域內項目的用地性質、容積率、建筑高度等指標,在保障公共利益、符合更新目標的前提下,可以按照上位規劃予以優化,列入市城市更新項目庫的居住類項目容積率依據國家規范控制,并納入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。
對實施主體在城市更新中承擔文物、歷史風貌區、歷史建筑保護、修繕和活化利用,以及按規劃配建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、公共住房以及增加城市公共空間等情形的,可以按規定給予容積率等規劃指標支持。
因歷史風貌保護、危舊住房更新、舊廠房更新、重點產業轉型升級需要,在滿足安全要求及保障公共利益的前提下,征得相關物業權利人和利害關系人同意,更新單元內保留部分的建筑間距、退讓、日照、密度、面寬、綠地率、交通、停車位、市政配套等,較實施更新前有所提升、單項更新指標不低于現狀的,可根據經批準的實施方案確定。